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不平则鸣的解释

2025-09-29 18:36:03

问题描述:

不平则鸣的解释,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9 18:36:03

不平则鸣的解释】“不平则鸣”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事物处于不均衡、不公平的状态时,就会发出声音,表达不满或诉求。后来,“不平则鸣”被引申为人在遭遇不公、委屈或挫折时,会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

在现代社会中,“不平则鸣”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对正义的呼唤,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批判。它体现了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本能。

“不平则鸣”原意是指事物在不平衡状态下会发出声音,后引申为人遇到不公时会发声抗议。这一说法强调了人们对公平的渴望和对不合理现象的反应。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层面,这种“鸣”都具有一定的警示和推动作用。

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出处 韩愈《送孟东野序》
原意 物不得其平则鸣(事物不均衡则发声)
引申义 遭遇不公时会表达不满或抗议
现代意义 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社会问题的反映
情感色彩 积极、理性、有责任感
应用场景 社会评论、舆论监督、个人维权等
文化影响 成为中华文化中表达抗争精神的重要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不平则鸣”的内涵与外延,也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