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位时间起止】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之一。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整顿了吏治,改善了财政制度,对清朝的统治起到了巩固作用。了解雍正在位的时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影响。
一、雍正在位时间总结
雍正帝于1722年12月27日继位,正式登基为皇帝,年号“雍正”。他在位共13年,于1735年9月8日去世,享年58岁。其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为乾隆时期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二、雍正在位时间表
项目 | 内容 |
即位时间 | 1722年12月27日(康熙帝驾崩后即位) |
登基年号 | 雍正元年(1723年) |
在位年数 | 13年 |
去世时间 | 1735年9月8日 |
继位者 | 其子弘历,即乾隆帝 |
年号使用 | 雍正(1723—1735) |
三、简要评价
雍正帝虽在位时间不长,但其执政风格严谨务实,注重效率和制度建设。他设立军机处,强化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政策,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加强边疆治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这些举措使清朝在雍正时期呈现出一种“中兴”的气象。
综上所述,雍正在位时间从1723年至1735年,共计13年。虽然时间不算很长,但他对清朝的贡献不容忽视,是清朝历史上一位重要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