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疑邻窃斧文言文注释

2025-10-08 07:12:06

问题描述:

疑邻窃斧文言文注释,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8 07:12:06

疑邻窃斧文言文注释】《疑邻窃斧》是一则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情节揭示了“以偏概全”、“主观臆断”的危害。本文将对《疑邻窃斧》的文言原文进行注释,并结合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一、文言原文

原文: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步、颜色、言语、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二、注释

文言词句 现代汉语解释 注释说明
人有亡斧者 有一个人丢了斧头 “亡”意为丢失,“斧”是工具,“者”表示人
意其邻之子 怀疑他的邻居的儿子 “意”为怀疑,“其”指代前面的“人”,“邻之子”即邻居的儿子
视其行步 看他的走路姿势 “视”为看,“行步”指行走的样子
窃斧也 是偷斧子的人 “窃”为偷,“也”表判断
颜色 表情、脸色 古今义不同,此处指外在表现
言语 说话 指语言表达
动作态度 行为和态度 指整体行为举止
无为而不窃斧也 没有什么地方不像偷斧子的 “无为”即没有一处,“不窃斧也”即不像偷斧子的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 不久在挖他的谷地时找到了斧子 “俄而”是不久,“掘”是挖掘,“谷”可能指田地或山谷
他日复见其邻之子 过几天再看到邻居的儿子 “他日”即后来的一天
其行步、颜色、言语、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他的走路、表情、言语、行为举止,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无似”即没有像

三、

《疑邻窃斧》讲述了一个因主观怀疑而误判他人的人物故事。主人公因为丢失了斧头,便怀疑邻居的儿子是小偷,于是从言行举止中寻找证据,结果越看越觉得对方可疑。但当他最终找到斧子后,再看那个邻居的儿子,却发现一切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这个故事揭示了以下几点:

1. 主观偏见的危害:人们容易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忽略客观事实。

2. 观察与判断需理性:不应仅凭表面现象就下结论,应全面、客观地分析。

3. 认知偏差的存在:人在情绪影响下,往往会对事物产生错误的理解和判断。

四、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故事出处 《吕氏春秋》
核心寓意 告诫人们不要以偏概全,要理性判断
主要人物 丢斧者、邻之子
故事结构 误会—怀疑—发现真相—反思
关键情节 丢失斧头→怀疑邻居→找斧子→纠正看法
启示 认知需客观,避免主观臆断

通过《疑邻窃斧》的故事,我们可以反思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常因主观判断而误解他人。只有保持理性、开放的心态,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世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