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咬文嚼字原文及注释

2025-10-07 20:41:52

问题描述:

咬文嚼字原文及注释,快急死了,求给个正确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7 20:41:52

咬文嚼字原文及注释】一、

《咬文嚼字》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朱光潜的一篇散文,主要探讨了语言文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分析不同作家对同一词语的使用方式,强调了“咬文嚼字”不仅是对字面意义的探究,更是对语言背后思想和情感的深入挖掘。作者指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若不认真推敲字词,便难以准确表达思想,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文章还引用了多个例子,如韩愈、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诗句,说明不同的用词选择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朱光潜呼吁读者在阅读和写作中应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与表现力,做到“咬文嚼字”,以提升文学素养。

二、原文及注释对照表

原文句子 注释
“咬文嚼字”原指反复推敲文字,后引申为过分挑剔字句,常含贬义。 本义为细致研究文字,后多用于批评过于拘泥于字面意义的行为。
在文学上,“咬文嚼字”不是贬义,而是强调语言的精确性与艺术性。 朱光潜认为,文学创作中必须重视字词的选择与运用。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遥看”与“近却无”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强调词语的细微差别能带来不同的意境。
王安石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 一个字的改动,使诗句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展现了语言的凝练与意境的深远。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需要更严谨的推敲与打磨。 强调文学创作中语言的重要性。
如果不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作品就会显得空洞无力。 朱光潜提醒读者注意语言的质量。

三、结语

《咬文嚼字》不仅是一篇关于语言美学的文章,更是一种对文学创作态度的倡导。它鼓励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不仅要关注内容本身,更要注重语言的精妙运用。只有真正“咬文嚼字”,才能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