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原文及翻译】一、
《富贵不能淫》是《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儒家关于“大丈夫”应具备的品德标准。文中通过孟子与景春的对话,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点,强调一个人在面对财富、地位、权力时,应保持坚定的道德操守和独立人格。
文章以景春对孟子提出的问题为引子,指出“大丈夫”的标准不应只是外在的权势或声望,而应是在各种诱惑面前不迷失本心,坚守原则。孟子通过对比“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进一步阐明真正的君子应有独立的人格与坚定的信念。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正道的,是妾妇的规矩。”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所(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在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义);得志时,与百姓一起遵循;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大丈夫。” |
三、结语
《富贵不能淫》不仅是一篇思想深刻的儒家经典,更是对现代人精神修养的重要启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坚定与道德的坚守。真正的大丈夫,不是靠权势压倒他人,而是能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自我,不被外物所左右。
如需进一步探讨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