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山倒海是什么意思】“排山倒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声势浩大、力量强大或场面壮观。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交流中也常用来描述某种强烈的情绪或巨大的影响。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排山倒海 |
拼音 | pái shān dǎo hǎi |
含义 | 形容力量强大、声势浩大,如同山被推开、海被倒翻一样。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若夫山崩川竭,天倾地覆,非人力所能及也。”(虽未直接出现“排山倒海”,但其意境相近)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气势磅礴的场景、情感激烈的表现或强大的影响力。 |
近义词 | 波澜壮阔、惊天动地、铺天盖地 |
反义词 | 风平浪静、悄无声息、微不足道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写自然现象 | “暴风雨来临时,排山倒海般的雷声震撼了整个山谷。” |
表达情感强烈 | “他内心的愤怒如排山倒海般涌来,几乎无法抑制。” |
形容社会运动 | “这次群众集会的声势可谓排山倒海,充分展现了民众的力量。” |
描述战争场面 | “敌军如排山倒海般冲向防线,形势十分危急。”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误用点1: 将“排山倒海”用于形容小规模事件,显得夸张不实。
- 误用点2: 忽略其“力量强大”的核心含义,仅强调“声音大”或“场面大”,导致意义偏离。
- 建议用法: 应结合“气势”、“力量”或“影响”来使用,以体现其本意。
四、总结
“排山倒海”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常用于描写气势磅礴、力量巨大的场景或情绪。它不仅在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中的情感和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