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武曌檄全文】《讨武曌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骆宾王所作的一篇声讨武则天的檄文,以其气势磅礴、言辞犀利著称。该文写于武则天称帝前夕,旨在揭露其篡位行为的不正当性,并号召天下人共同反对。文章语言犀利,情感激烈,具有极强的鼓舞性和政治批判力。
一、
《讨武曌檄》全文以“伪临朝”开篇,直指武则天虽为女性,却篡夺皇权,破坏传统礼制。文中列举了武则天的种种罪行,如“秽乱宫闱”、“专擅朝政”、“诛杀忠良”等,并指出她违背天命,不得人心。最后,文章呼吁天下义士起兵讨伐,恢复李唐正统。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武则天个人的控诉,更是对当时社会秩序与道德伦理的反思。它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二、关键内容表格
内容分类 | 具体内容 |
作者 | 骆宾王(唐代文学家) |
创作时间 | 约684年(武则天称帝前) |
背景 | 武则天废黜唐中宗,自立为帝,建立武周政权 |
目的 | 声讨武则天篡位,号召天下义士讨伐 |
主要论点 | - 武则天违背礼制 - 专擅朝政,残害忠良 - 失去民心,不得天命 |
语言风格 | 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用词犀利 |
影响 | 成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檄文之一,影响深远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千古奇文”,具有强烈的讽刺与批判精神 |
三、结语
《讨武曌檄》不仅是一篇政治檄文,更是一部反映唐代社会矛盾与文化思潮的重要文献。骆宾王以笔为剑,展现了文人的担当与勇气。尽管武则天最终登基,但这篇檄文仍因其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而被后世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