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宝藏问答 >

儒林外史第11回第12回概括

2025-09-17 14:24:20

问题描述:

儒林外史第11回第12回概括,时间紧迫,求直接说步骤!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7 14:24:20

儒林外史第11回第12回概括】《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长篇小说,作者吴敬梓通过一系列人物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与社会的腐蚀。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是全书的重要章节,展现了当时士人阶层的种种弊病与荒诞行为。

一、

第十一回:

本回主要讲述了匡超人离开杭州后,回到温州老家,因母亲去世而回家奔丧。他原本是个善良朴实的青年,但随着在杭州的经历,逐渐被世俗风气所影响。在回家途中,他遇到一位名叫景兰江的旧友,后者劝他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但匡超人并未听从。归家后,他为了博取名声,开始刻意表现自己,甚至不惜伪造身份,以求得到地方官员的赏识。这一回反映了匡超人由善变恶的过程,也揭示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虚伪与堕落。

第十二回:

匡超人在家乡继续伪装自己,结识了另一位读书人牛布衣。牛布衣虽有才学,但因屡试不第而心灰意冷,对科举制度充满怨恨。匡超人却仍然执着于功名,甚至为了追求仕途,与牛布衣产生矛盾。此外,他还受到当地秀才们的排挤,显示出当时士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本回进一步刻画了匡超人性格的转变,以及他对功名的盲目追求,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二、表格总结

回目 主要人物 故事概要 主题思想
第十一回 匡超人、景兰江 匡超人返乡奔丧,受世俗影响,开始伪装自己,寻求功名。 揭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腐蚀,士人道德的沦丧。
第十二回 匡超人、牛布衣 匡超人与牛布衣产生矛盾,继续追求功名,反映士人间的虚伪与斗争。 批判功名利禄对士人的毒害,揭示社会风气的腐败。

三、简要分析

这两回通过匡超人的经历,展现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精神空虚与道德滑坡。匡超人从一个淳朴青年逐渐变为虚伪狡诈之人,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功名的极度崇拜。同时,牛布衣的遭遇也暗示了真正有才学的人往往难以出头,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讽刺意味。

整体来看,《儒林外史》第十一、十二回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反思空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批判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