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期待效应】一、
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个体对某种结果的期望或信念,会通过其行为和态度影响该结果的发生。简单来说,就是“你越相信某件事会发生,它就越有可能发生”。
这一现象最早由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在1968年的实验中提出。他在一项关于教师期望对学生表现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当老师对某些学生抱有更高的期望时,这些学生的表现确实会有所提升,而这种提升并非来自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因为老师的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
期待效应不仅存在于教育领域,在职场、家庭、体育、医疗等多个方面都有广泛体现。它强调的是心理预期与实际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醒人们注意自身信念对现实的影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期待效应 / 皮格马利翁效应 / 自我实现预言 |
定义 | 个体对某种结果的期望或信念,会通过其行为和态度影响该结果的发生。 |
来源 | 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于1968年提出 |
核心机制 | 期望 → 行为变化 → 结果实现 |
典型场景 | 教育、职场、家庭、体育、医疗等 |
影响因素 | 个人信念、他人期望、环境反馈、行为调整 |
积极影响 | 提高表现、增强信心、促进成长 |
消极影响 | 产生偏见、导致自我否定、限制潜力 |
应对建议 | 建立正向期望、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培养成长型思维 |
三、结语
期待效应提醒我们,信念和期望不仅仅是心理活动,它们会真实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结果。因此,培养积极的期待,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警惕负面期待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因低估自己或他人而错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