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有哪十九条】在中医理论中,“病机”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制。《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其中对病机的论述非常系统,尤其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病机十九条”,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下面将对这十九条病机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病机十九条概述
“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有血,腥臊臭味,皆属于热;诸病于水,冷而不热者,皆属于寒;诸病于火,热而不寒者,皆属于热;诸病于气,逆而上行者,皆属于火;诸病于血,妄行而不止者,皆属于热;诸病于痰,凝滞不化者,皆属于湿;诸病于食,停滞不运者,皆属于脾。”
这些病机归纳了不同症状与五脏六腑及外邪之间的关系,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参考。
二、病机十九条总结表
序号 | 病机描述 | 所属脏腑/病因 | 主要症状 |
1 | 诸风掉眩 | 肝 | 头晕、震颤、抽搐 |
2 | 诸寒收引 | 肾 | 寒冷、拘挛、疼痛 |
3 | 诸气膹郁 | 肺 | 呼吸困难、胸闷 |
4 | 诸湿肿满 | 脾 | 水肿、胀满、疲倦 |
5 | 诸痛痒疮 | 心 | 疼痛、瘙痒、疮疡 |
6 | 诸热瞀瘛 | 火 | 发热、神昏、抽搐 |
7 | 诸痿喘呕 | 上焦 | 肢体无力、气喘、呕吐 |
8 | 诸厥固泄 | 下焦 | 四肢逆冷、便秘或腹泻 |
9 | 诸痉项强 | 湿 | 颈项强直、关节僵硬 |
10 | 诸躁狂越 | 火 | 烦躁、狂乱、不安 |
11 | 诸暴强直 | 风 | 突然强直、抽搐 |
12 |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 | 热 | 腹部胀满、叩击如鼓 |
13 | 诸病有血,腥臊臭味 | 热 | 血液异常、气味腥臭 |
14 | 诸病于水,冷而不热者 | 寒 | 水液代谢障碍、畏寒 |
15 | 诸病于火,热而不寒者 | 热 | 热象明显、无寒象 |
16 | 诸病于气,逆而上行者 | 火 | 气逆上冲、嗳气、呃逆 |
17 | 诸病于血,妄行而不止者 | 热 | 出血不止、血热妄行 |
18 | 诸病于痰,凝滞不化者 | 湿 | 痰多、黏稠、不易咳出 |
19 | 诸病于食,停滞不运者 | 脾 | 食积、腹胀、消化不良 |
三、总结
“病机十九条”是对中医临床常见病症及其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中医“辨证求因”的思想。通过对这些病机的理解,可以帮助医者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位,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患者的体质、环境、季节等因素综合分析,才能达到“因人制宜”的诊疗效果。